2014年10月17日08:01 來源:京華時報
位于西直門商圈的華堂商場將于12月1日正式關張,這也是華堂商場在北京今年連續關張的第三家門店。不單是華堂,整個百貨業如今日子都不太好過,行業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
京華時報制圖何將
位于西直門商圈的華堂商場將于12月1日正式關張,這也是華堂商場在北京今年連續關張的第三家門店。不單是華堂,整個百貨業如今日子都不太好過,行業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華堂12月再關門店
記者昨天證實,華堂西直門店將于12月1日關閉,本月21日開始促銷。據了解,于2005年開業的華堂西直門店打破了常規經營結構,近2萬平方米的經營面積中規劃了近一半區域經營服飾,這也是北京華堂在當時開設的定位最高的門店。
“關閉門店是因為常年虧損”,華堂商場有關負責人昨天向記者表示,西直門地段租金很高,人工成本也持續上漲,開業至今運營成本太高,再加上零售業的激烈競爭,該店已是入不敷出。
據了解,這已是今年以來華堂在北京關閉的第三家門店。今年4月底,華堂關閉了北京望京店,今年8月北苑店關閉。去年還關閉了王府井洋華堂北京勁松店。關店的原因都是長期虧損。上述負責人表示:“此番關閉西直門店后,華堂商場在北京的門店數變成了6家,目前這6家都是盈利的。”
電商陰影下經營難
“百貨商場陷入關店潮有共性和個性的原因”,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表示,從共性來看,首先是電子商務對傳統百貨門店的沖擊,對消費者的分流越來越明顯,逛百貨的客流直線下降。個性原因表現為百貨業態愈發沒有競爭力,如在消費體驗上不如購物中心業態,便利性上不如便利店,在夾縫中生存。
“就華堂商場而言,它的閉店還有自身的原因”,李志起表示,華堂商場于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其在經營上一直堅持日本傳統,他們在商品采購上注重自有品牌,直采產品多,但百貨業態更喜歡的大牌、潮牌卻很少,這也導致年輕消費者對其接受程度并不高。
百貨行業亟須轉型
據了解,近年來,眾多商場相繼關閉,北京市場僅去年停業的就有王府井洋華堂勁松店、貴友大廈方莊店、三利百貨等。聯商網統計顯示,僅今年上半年,百貨業態就關閉12家。下半年以來,7月份王府井百貨湛江店因經營虧損關店,百盛百貨北京東四環店也停業;8月份,春天百貨青島店和重慶瑞福的奧特萊斯也停業。
百貨業該何去何從?業界認為,百貨購物中心化和專業化是兩個出路。北京工商大學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體量比較大的百貨店可以增加一些休閑、娛樂、教育等功能;體量小的應該專業化經營某一類商品或服務,顯出特色。
華堂也在嘗試轉型,上述負責人表示,去年在世貿百貨地下一層,華堂開了一家“食品館”,試水專營進口高端食品超市,目前銷售趨勢不錯。如果能夠獲得成功,未來公司也會考慮在“食品館”模式上加大力度。(記者胡笑紅實習記者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