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日電 (記者 龐無忌)伴隨中國制造的崛起,曾經風靡一時的老牌“日本制造”近年來似乎聲量變小了。在對多家企業的采訪中,中新社記者發現,許多傳統日企的確進行了戰略性調整,但在放棄部分傳統業務的同時,也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
東芝(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宮崎洋一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是東芝進入中國市場50周年。近年來,東芝對業務組合進行了重組,從過去家電、電視和個人電腦等的生產轉向了社會基礎設施、能源等領域。目前在中國,東芝仍擁有廣泛的業務內容,包括半導體、電梯、電力機車牽引系統、發電、輸配電以及工業電機等。
以半導體為例,宮崎洋一表示,東芝的功率半導體業務保持著全球主要供應商的地位,2023年將在日本開始進行300mm晶圓生產。正在致力實現碳中和的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中國對半導體需求的增長是東芝半導體業務的重大商機,中國也是東芝半導體業務最重要的市場。
據介紹,目前電子元器件對東芝集團在中國的營收貢獻最大,約占營收的四成左右。
宮崎洋一2019年3月開始擔任東芝(中國)董事長,不過在此之前,他多年負責東芝集團的海外業務。他表示,中國地區的銷售額約占東芝集團總銷售額的15%,是東芝集團最為重要的海外市場。
宮崎洋一認為,在過去十年中,中國的經濟發展令人矚目,GDP總量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市場規模巨大。
過去的十年里,宮崎洋一表示,非常引人注目的是中國IT企業取得的顯著進步。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國政府戰略的成功,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國擁有大量優秀的IT人才,中國IT企業的快速發展,例如BAT、字節跳動等,正在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另外,從知識產權的角度來看,過去十年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的急劇增加,從2010年約120萬到2020年約520萬份申請。日本每年約有30萬至35萬份申請。
“這是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結果,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成果!彼⒁獾剑袊笆奈濉币巹澮约啊丁笆奈濉眹抑R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表明中國會采取各種措施,從數量轉向質量,包括制定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未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有望得到進一步加強和發展。
談及東芝在中國的經營,宮崎洋一表示,從2020年起,外商投資法正式生效,相信這對外商投資企業是有利的,其中有保障市場公平競爭等規定。
中國的社會基礎設施很發達,這對企業、特別是生產型企業的發展非常有利。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將利用半導體技術的IGBT(IEGT)和SiC產品列為重點關注的產品。
此外,中國已宣布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宮崎洋一將之視為另一個機會:東芝很多產品和技術可以為此目標作貢獻。
比如,卸貨時,有效利用能源將有助于降低碳排放。通過將東芝的SCiB?鋰離子電池與港口起重機的電源相結合,集裝箱展開時產生的大量動能可以有效地用作再生動力,有助于降低油耗和物流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