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15:56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中日兩國在多個領域的競爭正在產生多邊影響。有外媒分析稱,在東亞,不僅有中美競爭,中日競爭的影響力也是受關注的焦點。21世紀頭十年間,它們的競爭主要在東北亞。但2010年起,在東南亞,甚至印度,中日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
中日兩國在多個領域的競爭正在產生多邊影響。有外媒分析稱,在東亞,不僅有中美競爭,中日競爭的影響力也是受關注的焦點。21世紀頭十年間,它們的競爭主要在東北亞。但2010年起,在東南亞,甚至印度,中日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韓國峨山政策研究院網站10月17日發表文章說,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和領土爭議,加之兩國與美國間的三角關系,吸引外界對中日雙邊關系的戰略意義進行密切審視。通常被忽視的一點是對中日在東亞周邊地區越發清晰化的競爭的關注。
目前外界普遍認為中日未來會展開非贏即輸的競爭,而非取得雙贏結果。這場競爭的賭注則是安全體系結構、經濟地區主義以及亞太文明之間的力量對比。中日之間的競爭通過兩國內部對于如何評估這種雙邊關系,以及各國在外交領域如何對此做出回應而展露無遺。韓國已經考慮建立中日韓三國機制,東盟渴望控制中日的對抗。另外還有許多國家因中日競爭受到打擊。有跡象顯示,在最近十年內,區域內的中日競爭會加劇。但我們努力的方向是希望結果會出現另一種可能性。
中日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的談判等都可能讓中日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畢竟兩國都不想失去從相互貿易中獲利的機遇。不過,隨著日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東南亞和印度,它在中國的投資已經大幅減少,表明中日經濟關系進入一個新階段。但這并不是說,雙方都無意阻止這個趨勢。關于中日關系的觀點都不建議任何一方將經濟合作置于危險境地。如果韓國能夠從中韓貿易協定(CKFTA)中獲得優勢,或者,外界認為日本通過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TP)調整經濟聯系,中日在東南亞的合作就有新的激勵因素。
那么是否可以利用多邊機制控制中日競爭呢?東盟十加三、六方會談、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建立之初都帶有調節或平衡中日關系的目的,然而,它們都沒能阻止中日關系惡化。
對于以多邊方式調節中日關系,剩下一種可能就是由美國領導。如果中美關系比中日關系更友好,經美國倡議可能能夠緩和東亞沖突。不過,鑒于中國對日本態度強硬,日本又擔心被拋棄,以三邊機制緩和中日沖突的方式可能并不易實現。不過由美國主導調節中日關系仍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案。
除了加入三邊和解機制之外,美國還可以通過雙邊政策影響中日關系。目前日本似乎在爭取自己亞洲外交政策的獨立性,例如,安倍拉攏普京、想和印度建立特殊的關系、呼吁東南亞國家聯合,等等。但是,獨立的日本外交是一個自欺欺人的想法。例如,今年奧巴馬兩次向安倍施壓,先是要求它改變對韓國的態度,后是要求他遠離普京,都取得了成功。未來,日本的選擇依然會被美國的戰略意向所限制。
在2008年到2014年之間,東京和華盛頓在許多問題上都有分歧。今年4月,在釣魚島問題上,奧巴馬含糊地支持日本,似乎是要消除誤會。在地緣政治和身份劃分的總體框架由中美關系主導的前提之下,日本在大趨勢面前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