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產噴氣發動機、核能發電設備的日本大型重工業公司IHI公司宣布,其子公司IHI原動機曾篡改船舶和陸地用發動機的燃油數據。據日媒報道,為了讓測試數據看起來更“漂亮”,2003年以來,該公司生產的5537臺用于船舶等設備的發動機中,有4361臺涉及數據造假,占比高達79%。該事件引發日本社會廣泛關注,有媒體認為各類造假和違規丑聞嚴重損害了日本制造業的信譽和形象。
IHI公司前身為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成立于1960年。該公司為波音、空客等公司制造航空發動機,也承接航空發動機的維護保養工作。造假事件發生后,IHI公司副社長盛田英夫在記者會上鞠躬致歉,他表示:“這是對客戶信任的背叛,公司的根基已經動搖,情況非常嚴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涉事的兩家IHI原動機工廠分別位于日本新澙縣新澙市和群馬縣太田市,前者可能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數據造假,后者則可能從2001年開始造假。這兩家工廠在試運行發動機時篡改燃油效率相關數據。除了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船和北海道旅客鐵路公司,日本各都道府縣擁有的漁業練習船也搭載了上述工廠生產的發動機。
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制造業頻頻曝出各類造假違規丑聞,“日本制造”的信譽不斷受到影響。今年5月4日,日本知名腸胃藥“正露丸”的生產商日本極東公司被曝已連續30年以上篡改該藥品的試驗數據。日本小林制藥公司的“問題保健品”事件也持續發酵,截至5月1日,該公司含紅曲原料的問題保健品已經導致270人住院。今年1月,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旗下子公司豐田自動織機公司生產的4款發動機被曝尾氣排放測試數據造假。2023年12月底,同為豐田子公司的大發工業承認,公司存在174項違規操作,將暫停國內外所有正在生產的車型出貨。第三方調查委員會公布的報告顯示,大發工業數據造假問題由來已久,從2014年開始,該公司開始出現群體性違規。
日本國土交通大臣齊藤鐵夫表示,日本政府將“嚴格應對”IHI原動機篡改發動機油耗數據等一系列日本企業的造假行為,“日本制造業的工匠精神丟失令人擔憂”。《日本經濟新聞》評論說,制造業支撐著日本經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為防止信用進一步下降,制造業企業需要采取更具實效性的行動。《京都新聞》評論稱,相繼發生的丑聞,凸顯出日本制造業企業不重視顧客安全和產品質量的問題,這些問題由來已久、根深蒂固。
制造業曝光的各類丑聞,削弱了消費者對“日本制造”的信心。《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這些丑聞給日本企業的經營改革造成沉重打擊。日本東京電視臺報道說,制造業的丑聞讓外國消費者對日本產品的不信任感增強。(朱玥穎)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0日 第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