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4日08:14 來源:文匯報
近日,當中國家長們在為孩子的幼升小而忙碌奔波時,我們的近鄰日本的小學生們下個月也將進入春季開學季。那么,日本的小學教育是怎么樣的? 家長們對孩子有怎樣的期待?會不會也有“擇校熱”呢? |
日本小學生身穿和服,在課堂上快樂學習。
一群小學生在“學童擁護員”的帶領下走過繁忙路段。
近日,當中國家長們在為孩子的幼升小而忙碌奔波時,我們的近鄰日本的小學生們下個月也將進入春季開學季。那么,日本的小學教育是怎么樣的? 家長們對孩子有怎樣的期待?會不會也有“擇校熱”呢?
其實,日本是世界上公認的教育公平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其教育理念少有過于強烈的功利色彩,在某種程度上更加接近儒家的原本思想——“有教無類”,強調教育的普及性,不因受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差異而有別。早在100年前,日本就開始重視教育的平等與普及、教育設施的均衡配置、教學要求的全國統一和教師資源的定期輪換與學生就近入學等,這些舉措在日本義務教育中的小學教育階段體現得最為明顯。
公立小學軟硬件都力求均衡
公立小學是日本最常見的小學,占全國小學總量的99%。它實行義務教育,學生就近入學,而且法律規定不允許跨區上學,學生入學不需要接受選拔考試,年齡合適就可以入學。日本1955年制定的《關于義務教育諸學校國庫負擔設施費法》規定,小學生上學距離上限是四公里,初中生上限是六公里,農村亦然。在日本各地,從家里出門無論往哪個方向走個十來分鐘都會有所小學,日本孩子上學也無需起早貪黑。
為了預防各種可能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現象,日本政府還實施了許多保障性政策:公立學校的教師、校長都屬于國家公務員,必須通過國家考試上崗,并由國家直接發放薪水,這就避免因各地經濟水平不均衡導致教師薪資出現差異;而在“同薪”的基礎上,日本所有教師和校長在一定地域內實行輪換制,教師每六年就會被調換到新學校任教,校長每五年更是跨區域換崗,而且地域不限城市和農村,這就保證了在學生就近入學的范圍內,所有公立學校的師資水平都是相近的,既然沒有了固定的“名師”,也就沒有了固定的“名!。正因教育資源相對均衡,無需選擇遠離家門的重點學校,從而避免了擇校風潮,使就近入學成為可能。
在學校的硬件設施方面,日本各所公立小學也相差不多,甚至可以說全國范圍比較平均。日本《教育基本法》明確規定,學;A設施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建設和維護,國庫負擔一部分費用,而每個地方政府都會下大力氣建設當地的中小學設施,因為如果中小學設施不“硬氣”,很多有孩子的家庭就不會選擇在當地居住,造成地方經濟不景氣。因此,無論是在東京、大阪這樣繁華的大都市,還是北海道的偏遠農村,公立學校的設施幾乎都一樣。哪怕一所學生不足百人的小學,也會有音樂室、比賽用游泳池、足球場、綜合性體育館等完備的硬件設施,教學樓也依照最高安全標準建設。每當發生地震、海嘯等災難時,災區的中小學都會成為主要避難場所。而相對于學校,日本各級政府的辦公樓就簡陋太多了。
此外,在教學計劃的制定、國家教育經費的調劑等問題上,日本政府也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則,盡可能維持各公立學校間的資源均衡。并且,在義務教育制度下,公立學校全部實行學雜費減免制,家長需要負擔的主要是學生制服費和每天中午的飯費(家長負擔一部分,政府負擔一部分,收入低的可申請免費)。所有日本小學中午都由學校提供午餐,每所學校都有專門的營養師、配餐師,學校每個月末還都會讓孩子把下個月每天的午餐表帶給家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公立小學每天確保每位學生有一瓶250毫升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