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16:35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35周年。多年來,中日關系取得長足發展。但自2012年9月以來,中日關系因日本單方面制造“購島”鬧劇而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致力于通過官民互動,加強交流,影響和引導兩國公眾輿論的北京-東京論壇受到關注。 |
名稱:第九屆北京—東京論壇
時間:10月25日至27日
地點:北京
議題:東亞的和平發展與中日兩國的責任:對《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歷史意義的再認識。大會之外,還分設政治、經濟、安保、媒體四個分論壇。
召開背景: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35周年。多年來,中日關系取得長足發展。但自2012年9月以來,中日關系因日本單方面制造“購島”鬧劇而陷入困境。
愿景:在此背景下,致力于通過官民互動,加強交流,影響和引導兩國公眾輿論的北京-東京論壇受到關注。
論壇背景:北京—東京論壇由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于2005年共同發起舉辦,每年舉行一次,在中日兩國交替召開,是中日兩國間最高層次的公共交流平臺之一,旨在通過官民互動,加強相互交流和了解,促進中日關系發展。
前國務委員、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唐家璇26日在演講中指出,近年來中日關系問題頻發決非偶然,深層次原因是彼此認知和定位出了問題。改善兩國關系,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當前尤其需要日方作出更大努力,解決好兩個戰略取向問題。[詳細]改善中日關系要治本 日方應明確戰略取向
唐家璇指出,當前中日關系面臨嚴峻局面,處在何去何從的重要關頭。兩國應加強責任意識和強化使命感,把握住亞洲崛起的機遇,在實現各自進一步發展的同時,共同做地區和平穩定的維護者、區域一體化的推進者、亞洲振興的引領者。
在題為《堅定信念,克服困難,共同開創中日關系和東亞發展新局面》的主旨演講中,唐家璇提到,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生效35周年,是中日關系值得紀念的一個年份。我們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生效35周年,最重要的就是要通過重溫和確認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內涵和精神,更好地把握兩國關系的正確發展方向,妥善處理當前面臨的問題。[詳細]中日關系處何去何從關頭 寄望兩國人民
【政治論壇】東亞的和平發展與中日的政治責任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前中國駐日本大使·徐敦信】中日友好和平條約是中日兩國之間的最高形式的法律文件,條約中所確立的原則和精神需要遵守和執行。
條約為中日兩國確立了四項基本原則并倡導三大精神。其中四項基本原則包括:正視歷史,面向未來;一個中國原則,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基礎上,發展和平友好關系,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不謀求霸權并且反對謀求霸權。三大精神分別是:求大同、存小異;言必信、行必果;世代友好,中日兩國要世代為亞洲和世界奉獻。
針對當前中日關系存在的困難,他指出,困難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歷史問題,二是釣魚島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是由來已久的老問題,為什么現在重新發酵?主要是日本政局變化所導致的。自民黨重新執政以后,其主要領導人誤判形勢,在歷史問題上“開倒車”。這一做法不僅違背了日本自身迄今所作的國際承諾,而且傷害了受害國民眾的感情,必然引起國際社會的不滿和警覺。同時他敦促日本正視歷史、承認爭議。[詳細]用中日友好和平條約原則精神指導當前工作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員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吳寄南】中日之間目前出現的問題有其深層次的原因,是東亞政治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結果,是中日兩國處于力量轉換拐點導致的結果,也是中日兩國認知差異逐漸累積導致的結果。
吳寄南指出,越是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越需要加強中日之間交流。在當前的形勢下,中日兩國的民間交流,特別是學者、專家、媒體人士等精英層的交流比任何時候都重要。建議從五個方面來審慎選擇中日關系實現轉圜的突破口:
一、借鑒前幾年中日共同研究歷史的做法,就釣魚島爭端進行開誠布公的對話,把分歧擺上桌面,就管控危機、避免升級達成新的擱置爭議的共識;
二、兩國共同攜手治理霧霾和核污染,在此類廣域的環境問題上加強合作;
三、開展能源和資源領域的合作;
四、共同推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五、東京奧運會如若成功不僅是日本的驕傲也是亞洲的驕傲。日本曾經出現過支持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國會議員聯盟,中國也可以借鑒這一做法。[詳細]中方專家就中日關系實現轉圜的突破口提出五點建議
【論壇日方主辦團體言論NPO代表·工藤泰志】目前東亞治理非常不穩定,既有國家和政治層面的問題,民間和個人也很重要。利益相關者要一起努力,發揮主人翁意識,推動民族主義情緒降溫。
工藤泰志認為,目前日中政府外交沒起到應有作用,最大的原因是雙方的民族主義情緒。當一國政府行為時,容易激起本國的民族主義,同時也刺激對方國民的民族主義情緒,致使政府外交陷入兩難。媒體對公眾輿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本應在緩和民族主義情緒上發揮建設性作用,然而主權爭議具有排他性,媒體也會陷入兩難。
【安保論壇】東亞穩定與爭端的和平解決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前所長·楊毅少將】中日雙方應努力促進地區穩定,不要出現“一山不容二虎”的爭斗。針對東亞地區軍事緊張的根源,他指出了四大原因:
一是域外勢力的因素,因美國軍事戰略的調整,促發地區安全動蕩。
二是政治因素。日本社會趨于保守,長達二十多年的經濟衰敗,使其渴望一位強勢的政治領導人出現,以改變局面。楊毅指出,日方現任的政治領導人利用地區熱點問題和外來因素,推動日本的政治轉型,通過修改《和平憲法》等,以謀求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地位。
三是軍事因素。楊毅認為,日本目前存在“借船出!钡默F象,即以強化日美安保同盟關系的名義,試圖逐步地突破防衛政策。與此同時,中國軍事實力的正常發展也引發了日方的擔憂。
四是中國崛起的“反射”因素。[詳細]中日不是“一山不容二虎”的關系
【國防大學防務學院前院長、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原主任·朱成虎少將】中國的軍力發展并非針對日本,望日方能夠理解到這一點。朱成虎在發言中指出,盡管東亞地區軍事形勢是緊張的,但也是可控的。
談到目前中日兩國的軍事關系時,朱成虎表示,雙方之間的不信任容易導致誤判!拔覀兊陌l展絕對不是針對日本的,”他直言,“希望日本朋友能夠理解!彼硎荆MI土爭端不要影響中日關系的大局發展。[詳細]中國軍力發展絕不針對日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吳懷中】論壇為中日雙方提供了坦誠交流的平臺,拋開約束,求同存異。
中日雙方的對話若只是各說各辭,就會成為“平行線”。只有盡量理解對方的立場、試圖站在兩方之間“中間線的上空”去看待問題,才是真正有效的對話。
論壇在確認具有可操作性的共識后,對外傳播全面、客觀、理性的聲音,一方面向中日雙方決策層建言獻策,另一方面也試圖糾正兩國社會相互間的偏見,以此促進中日關系重回正常軌道。
【經濟論壇】亞洲經濟發展與中日之間的課題及合作
【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紅力】中日之間現在政冷、經冷,但是中日經濟互補性非常強,有很大的合作潛力。兩國應加強在金融領域的合作,可從三點著力。
第一,希望日本不斷完善投資環境;
第二,希望增加兩國各自貨幣在雙方貿易中的地位;
第三,希望能夠進一步完善金融跨境合作。[詳細]中日經濟互補性強 金融領域可從三點著力
【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中日經濟到目前已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階段。日本企業已經從35年前在中國開設投資企業的投資轉口型,全面轉為投資市場型,以前日本在中國的工廠生產的產品是轉到其他國家的,但是現在日本已經把生產產品轉為市場型,13億人口的大市場,將是日本今后一個最大的市場。
魏建國呼吁,中日兩國的企業家一定要克服政治外交形勢的影響,把兩國企業的經貿和今后的業務作為推動兩國外交政治發展的一個新動力。[詳細]中日經濟形勢:已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階段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中日關系“經冷”無法單從經濟上去突破,但應繼續加強合作,兩國在貿易、投資、制造業上具有互補性。他表示,日本如果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加強同中國的合作恐怕是首選之一。此外,要加快推進中日韓的FTA,在TPP、RCEP等世界貿易新規則中加強合作,奠定東亞更開放的、全面合作的關系。
【外交學院副院長·江瑞平教授】所謂“安倍經濟學”造成的一系列效果已對中日雙方貿易造成影響。
江瑞平表示,“安倍經濟學”過度量化,大量資金流向市場,導致日元貶值,已經對中日雙方的貿易投資帶來影響。他指出,盡管日行的專家認為安倍此法主要針對的是日本國內問題的解決,但作為一個世界性的經濟大國,國內經濟政策的制定不應該不考慮對國際社會的影響。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中日應該在新的、比較高層的經濟問題上尋找一些合作。建立一些互信,尤其是讓中國的百姓認識到日本方面還是愿意做出積極的動作來改善兩國的政治關系。日本領導人需要向中國的領導人表達合作意向,支持中國在亞洲發揮更大作用,能夠理解中國普通民眾的想法,才能改變日本在中國民眾中的形象。中日之間的貿易問題、民間的一些不理解、不愿意買日本產品的問題將會逐步地解決。
【日本JFE控股有限公司顧問·數土文夫】所謂的商務商業活動,雖然它跟政治是有關系的,但實際上它還是應該脫離政治。他進一步提出,中日兩國有很多可以合作的方面,不能只看到眼前的障礙,應該建立更加長遠的戰略,否則就沒有長遠的價值。兩國戰略合作、戰略互助互惠的合作關系是必須要確立的。
【日本Nikko Financial Intelligence,Inc理事長、前日本銀行副總裁·山口廣秀】不管政治問題多難,利用經濟進行突破是可能的。他表示,中日兩國有很強的互補性,如何去合作共同應對亞洲新興國家的問題是中日兩國合作的重點之一。在各自解決結構問題的同時,要構筑一個友好的合作關系,進而解決亞洲其他國家存在的問題。如果能夠實現這樣的框架,不僅是兩國能夠互贏,還能對整個亞洲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詳細]中日出現歷史罕見“政冷經冷” 專家探討以大智慧破解難題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博士·霍建國】中日應加強兩國經濟合作,推進中日兩國共同面臨的中日韓FTA、RCEP。
現在日本進口到中國的是重型礦山機械、精密機器、照相機、機械、機床,以及一部分化工產品。中國出口到日本的是整個電子產品、通訊產品,還有包括原有的一些輕紡產品?梢钥闯鲋腥召Q易進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但是這個變化并不意味著中日之間貿易的相互依賴性以及互補性的變化。中日應當繼續加強合作,在貿易、投資以及很多制造業上具有互補性。為此,霍建國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中國經濟正面臨著新的改革開放的突;
二,作為亞洲國家,中日兩國應推進共同面臨的中日韓FTA、東盟10+6的RCEP,為亞洲經濟發展多做貢獻;
三,共同關注全球動向。希望中日兩國在影響未來全球經濟治理結構方面,有一些合作的內容,從而共同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在回答記者關于“即將舉行的三中全會是否會給日本企業也帶來利好”的提問時說,三中全會將會是中國改革的下一個序幕的開始。他認為,在金融改革、財稅改革等主要改革之外,還有部分重要改革內容,就是中國全社會實現十八大提出的三個平等:權利平等、規則平等、機會平等,這將使中國改革邁上新的臺階。
魏建國說,實際上,9月29日在上海成立掛牌的上海自貿區就已經開始實施了中國對外經濟的多個自由:人的自由、貨幣的自由、投資的自由、貨物的自由等,這將會給中日經貿帶來無限商機和不可多得的機遇,許多日本企業家已經紛紛涌向上海自貿區。據了解,已經在上海自貿區登記的日本企業已經占了所有企業的十分之一。
他表示,不同意有些專家和經濟界人士所說的“現在是中日政冷經涼的時代”的說法。實際上從今年9月份開始,無論是中國的對日投資還是日本的對華投資,都取得了很大比重的增長。日本汽車在華的銷售額在9月、10月都有較大程度的回升,27日上海海關公布通過上海海關面向日本的出口也呈增長趨勢。所以說十八大和三中全會之后,中日經貿將會掀開新的篇章。[詳細]上海自貿區也將為日企帶來利好
【媒體論壇】傳媒對中日兩國關系的影響
正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名照在開幕式上所指出的那樣,媒體是中日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一定程度上是兩國關系的“晴雨表”。兩國媒體要共同承擔起應盡的責任和使用,架起促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的橋梁,為兩國關系改善和長遠發展發揮應有的建設性作用。
蔡名照表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5周年,為了推動中日關系健康發展,兩國應該正視歷史,面向未來,增強戰略互信;深化經貿合作,擴展利益匯合點;促進民間友好,夯實兩國關系的民意基礎;加強媒體合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人民日報國際部副主任·章念生】章念生在發言時表示,中日媒體應當擔負起反映民意訴求的責任。
他指出,中日民間值得挖掘的友好故事很多,媒體應多采訪普通百姓,多走基層,接地氣,以利于營造中日友好的大環境。他認為,中日交往數千年中,“和”是一個關鍵詞,媒體應該特別重視中日年輕一代,讓他們盡可能全面地了解對方國家的國情民生。[詳細]中日媒體應當重視兩國年輕一代
【《讀賣新聞》東京本社編委·伊藤俊行】現在傳媒業形態發生了變化,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對信息有選擇性的接受,可能導致了中日民眾彼此好感的降低。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程曼麗】在傳媒對中日關系的影響中,除了這些技術性的問題,還有更深層次的因素。她舉例說:“中國人重視歷史,是因為歷史問題沒有得到重視和解決。日本民眾著眼于當下,當然其涵蓋面很寬。當然不排除這些情況,日本媒體屏蔽了很多問題。不談這些問題可能會使日本年輕人認為這些問題是不存在的”!岸@個誤區是中國人民不認可的”。程曼麗指出,兩國傳媒界應該重視這些前提問題。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總編輯·馬為公】我們處在不同的國家文化,我們面臨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民眾,同時我們也受了事件的左右。他認為,媒體在做國際報道時,不僅要做事件的簡單反映者,還應該挖掘得更深。
【會議成果】共同發布《北京共識》
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共同發布《北京共識》,雙方在以下四個方面達成共識:
1、中日兩國擁有諸多共同利益。發展穩定的雙邊關系不僅符合雙方,也符合亞洲乃至世界的利益。不管兩國間出現什么問題,都不是中日關系的全部。中日間密不可分的利益都應當得到維護,目前不穩定的兩國關系必須得到改善,事態進一步惡化和國民感情對立升級必須得到控制。
2、中日兩國必須永遠堅持和平共處的原則,不管面臨怎樣的問題和出于什么原因,雙方都應致力于通過對話以和平手段解決雙方之間的爭端和問題,兩國不能采取任何可能觸發戰爭的行動。
3、面對中日兩國圍繞釣魚島問題存在的對立及由此產生的緊張局勢,當務之急是兩國政府及時展開對話和談判,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并建立有助于避免偶發沖突、甚至軍事沖突的危機管控機制和長效機制。
4、正確認識歷史、從中汲取教訓是中日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共同基礎,也是我們對兩國子孫后代、亞洲乃至世界和平所肩負的責任。[詳細]論壇呼吁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媒體評論】中日學者激烈交鋒 釣魚島問題差異難以消除
【英國廣播公司(BBC)】“語言沖突”,在中日關系緊張的大背景下,此次論壇也在不甚愉快的氛圍中展開。 【《日本經濟新聞》】在釣魚島問題上,與會各方雖然達成“不應該發展成武力紛爭”的共識,但是雙方的意見差異卻難以消除。
【《朝日新聞》】北京—東京論壇每年夏季在東京或北京輪流召開,但今年因為釣魚島、靖國神社參拜問題延期到了10月。評論認為,在中日政府之間外交停滯不前的狀態下,本屆論壇旨在讓“民間卡車”開動,“但是由于認識上的差異根深蒂固,難免出現激烈交鋒的場面”。[詳細]中日學者激烈交鋒 釣魚島問題差異難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