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崔譯戈)1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秘書處、日本國際論壇共同策劃的中日學術智庫高端對話——“戰后日本現代化進程及中日合作前景”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本次會議旨在通過深入研討,增進雙方對戰后日本現代化進程的理解,探索中日未來合作的新前景。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以及日本國際論壇、日本東京大學、慶應大學、中央大學、神戶大學、杏林大學、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等眾多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代表60余人參會。
“戰后日本現代化進程及中日合作前景”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現場。主辦方供圖
會議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趙志敏,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秘書長張冠梓,日本國際論壇理事長渡邊繭,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發表現場致辭。開幕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閆坤主持。
趙志敏表示,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發展大趨勢,現代化道路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呈現多樣性,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是各國面臨的重要課題。
趙志敏指出,從現代化交流互鑒意義上看,中日合作前景廣闊、潛力巨大。中日雙方應樹立正確認知,推動中日關系實現更大改善和發展;攜手應對挑戰,倡導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和開放的區域主義;共擔大國責任,推動建設同舟共濟、休戚與共的亞洲命運共同體;加強交流互鑒,為中日“世世代代友好”注入強勁動力。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中日兩國應共迎挑戰,共擔責任,在風雨同舟中守望相助,在交流互鑒中共同成長。
張冠梓表示,中國式現代化與日本現代化是亞洲現代化實踐的重要探索,其成功既源于對自身道路的探索,也得益于對世界先進經驗的相互學習與吸收。中日加強多邊合作,共同維護國際秩序,攜手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既是兩國領導人反復確認的重要共識,也是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的應有之義。中日兩國作為東亞大國及世界級經濟體,在推進各自國家發展及現代化進程的同時,也肩負著共同維護地區穩定、促進世界繁榮的責任。
渡邊繭表示,日中兩國之間的攜手合作,對于維系國際及區域范圍內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日本對外貿易的版圖中,中國占據著首要貿易伙伴的地位;相應地,日本是中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及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展望未來,雙方共同打造“建設性、穩定的”日中關系,需在各個領域及各個層級上加強溝通與協作。
楊伯江指出,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大國博弈持續走深,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秩序變革期特征凸顯。但也正因如此,各國對和平穩定的渴望更強烈,對合作發展的追求更迫切。當前中日關系出現了穩定改善的一定契機,再次處于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在此背景下,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秘書處、日本國際論壇以“戰后日本現代化進程及中日合作前景”為主題共同設計了本次高端對話,旨在加強中日雙方智庫學者交流,為改善發展兩國關系貢獻真知灼見與智力支撐。
楊伯江就中日在推動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合作、增進相互理解與相互信任提出三點基本思路。他指出,一是持續通過深化合作穩定改善兩國關系,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二是通過增加中日關系的確定性,有效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三是不斷發掘、盤活中日關系的良性資產,妥善處理解決不良資產,改善存量,做好增量。
開幕式后,南開大學教授楊棟梁、日本前駐外大使井出敬二、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教授周維宏、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河合正弘分別作學術報告,從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角度對戰后日本現代化進行了深入闡述,為與會者提供了豐富學術資源和思想啟迪。
會議還舉行了三場專題對話,分別圍繞“戰后日本現代化的國際環境與時代背景”“日本現代化各領域成果及挑戰”“日本現代化的國際比較及經驗鏡鑒”主題展開,與會專家學者就討論主題展開熱烈討論和深入分析。
此次研討會為中日兩國學者提供了深入交流和探討的平臺,也為推動中日進一步深化合作、促進兩國現代化進程以及推動區域與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了智慧和思路。與會學者表示,期待此類高端智庫對話未來更好地發揮作用,成為中日人文交流的高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