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成人网站在线导航,人妻制服丝袜无码不卡在线,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免费看,美国特级A毛片免费网站

福島核泄漏事故8周年之際,代表委員熱議

科普缺位,談“核”不容易

2019年03月11日08:23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福島核泄漏事故8周年之際,代表委員熱議——科普缺位,談“核”不容易

“有人說,公眾喜歡看兩種新聞,一種是把你嚇夠嗆,一種是把你氣夠嗆。”近日中核集團舉辦的兩會代表委員記者見面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總經理顧軍感慨,正面科普挺難的,負面的所謂“科普”卻很容易被傳播。而“核科普”就正遭遇這樣的尷尬。

8年前的3月11日,發生在日本的福島核泄漏事故卻在我國引起一場搶鹽風波,究其因,是食用碘鹽可以預防輻射的“假科普”。

提到核,公眾想到就是原子彈、核事故,在“專業的聲音大眾聽不到,不專業的聲音反而不斷冒出來”的怪象中,“鄰避效應”更增加了公眾對核的誤解。這種誤解讓我國核相關科學研究、產業發展嚴重受阻。

被誤讀的“核”

因為單位名字里帶“核”,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段旭如經常遇到這樣的事:在單位門前打車,司機會問,“你們那有沒有放射性”;到一般高校非涉核專業招聘,應聘者首先會關心工作中有沒有輻射。

在核科學領域摸爬滾打30余年,“有沒有輻射”“安不安全”,類似這樣的問題,段旭如被問過多次。因為涉核,引來不少偏見,增加了涉核項目選址及相關設施建設的難度。

“核”還容易引發恐慌。

比如“核霧霾”。2013年起,一個網帖對公眾關注的熱門話題霧霾,給出驚悚說法——空氣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鈾是國內大范圍霧霾的原因。

全國政協委員、核工業北京地質院院長李子穎至今記得,2014年,在北京霧霾嚴重的3個時段,他們的研究團隊利用院里先進的設施設備,對空氣中鈾活度濃度水平進行了采樣檢測,結果表明,北京采樣點處空氣中鈾活度濃度均屬于安全正常水平。權威數據證實,“核霧霾”是無稽之談。

“但現在核科普走入了誤區,專家的話沒人聽或者不被接受,非專家的言論反而容易被公眾接受并廣泛傳播。”在李子穎看來,這是很危險的信號。

談“核”緣何色變

今年春節,有個長沙的親戚要買房,跑來征求段旭如意見。親戚并沒有借款需求,只是因為“準備買房的那個小區群里有人說,小區附近有個核工業230所,聽說有危險”。

“這個單位情況我很熟悉。主要從事鈾礦勘查研究等工作,不涉及任何鈾產品的生產、加工,之前在市中心安全生產數十年了。”見面會上,李子穎補充解釋。

多名采訪對象表示,老百姓談“核”色變,根本原因還是不了解。

“太陽能就是核能。可以說,人類能源最開始就來自于核能。”但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萬鋼看來,“人看不到摸不著聞不著‘核’,科普又很難。”

核科學本身相對難懂,又缺乏生動的傳播語言,增加了核科普難度。

“就像我做核聚變,有時覺得講得很通俗了,但外行還是聽不懂。”段旭如直言,過去比較忽略科普隊伍專業化建設。

核知識難以被公眾認知,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生動、有傳播力的載體。

李子穎告訴記者,院里有面向社會開放的核地質館,主要是較單一的實物展示,一般不會有人主動前往。

也有人提到,目前核科普的主力是核電企業和全國協會。但涉核企業的公眾宣傳活動常被認為是在傳播一種企業文化理念,且往往被認為受利益驅使,很難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客觀公正的社會認知。久而久之,業內選擇“只做不說”,因為“說了白說,說多了更麻煩”。

專家一定要真正參與到科普中

“我們需要創新傳播手段。”李子穎認為,有必要拍攝關于核的科普電影或視頻,導演、編劇是專家,表達方式由藝術家決定,形成喜聞樂見生動的科普作品。

“核電站離城市很遠,可以選擇在北京或者比較大的城市設立核科技館,就像軍事博物館、歷史博物館一樣,很多人看了以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今年,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的提案是建設國家核科技館。

除了針對公務員、大中小學生、項目所在地公眾等重點人群實施精準溝通,段旭如特別提到了科普隊伍專業化建設,“這需要一線核領域科學家的積極參與”。

“面向國家戰略、技術前沿和國民經濟主戰場,沒有核是不行的。對核,我們要有科學的態度。”在萬鋼看來,核技術是把雙刃劍,要趨利避害,找到更好、更方便、更經濟的解決辦法。目前核安全法已經開始施行,原子能法也在公開征求意見,我們要依法治國,依法辦事,和平利用核能,大力發展核技術應用。他特別強調,發展核工業是國家戰略,加強核科普不應是涉核單位的內部行為,更離不開政府的主導和支撐。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