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2月16日電 (劉春燕 錢錚)日本內閣府近日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18年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0.7%,較2017年1.9%的增速大幅下滑。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雖然日本經濟已連續7年保持增長,但增長勢頭已顯露疲態。
數據顯示,日本去年四個季度經濟增幅分別為-0.2%、0.6%、-0.7%和0.3%,其中第三季度經濟大幅萎縮主要是因為日本西部地區暴雨和北海道地震等自然災害。這種正負交替的經濟增長態勢被日本經濟界人士稱為“原地踏步”,全年來看難尋亮點。
日本內閣府去年12月判定,以2012年12月為起點的本輪經濟復蘇到2017年9月就已達到58個月,超過從1965年11月至1970年7月持續57個月“伊奘諾景氣”,成為日本二戰后第二長的景氣擴張期。如果此輪經濟復蘇持續到2019年1月,將成為日本二戰后最長復蘇期。
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經濟已連續7年保持正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央行實施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同時,全球經濟整體復蘇也促進了日本出口。此外,東京被選定為2020年夏季奧運會和殘奧會舉辦地,也刺激了日本國內基礎設施建設。
不過,日本經濟這輪復蘇雖然持續時間長,但增長強度低,對企業和國民來說是一輪缺乏“實感”的經濟復蘇。由于企業收益改善程度有限,大部分企業把盈利用于設備投資或留作發展儲備金,并沒有用來提高員工工資。長期漲薪無望使家庭消費缺乏信心和活力,而消費不振又制約了經濟增長。
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近期發布研究報告說,2018年日本經濟有進有退,是否仍處于景氣擴張期還無法最終確定,在經濟數據經過幾次修正后,2018年日本經濟甚至存在被認定為“經濟衰退”的可能。
考慮到2014年消費稅稅率上調曾令經濟復蘇遭受重創,不少經濟界人士擔心今年10月消費稅稅率再次上調可能會令疲軟的經濟復蘇勢頭中斷。為緩解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日本政府于2014年4月將消費稅從5%上調至8%,并決定于今年10月進一步上調至1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18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緩慢,但日本企業海外直接投資收益首次突破10萬億日元大關,增長率高達13%。這意味著日本企業如今日益通過海外業務在當地掙錢再將收益拿回日本,并減少國內工廠生產和出口。因此在日本國內經濟產出疲軟的同時,日本企業在全球卻保持良好擴張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