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沖擊,2016年日本出臺了市場化導向的改革方案,旨在改革現行的維護農協壟斷地位的‘指定團體制度’制度,并計劃于2018年4月開始實施。”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農學研究院清水池義治在日前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合作社發展系列講座”中,就“日本奶業產業發展狀況與農協作用”做了專題報告。
該系列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合作經濟研究中心、畜牧業研究中心和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共同主辦,參會人員圍繞日本奶業生產結構變化、日本奶業補貼政策,農協作為政策渠道,在保障奶農利益中的具體運作方式以及農協應對國際經濟一體化沖擊中的措施、變革等進行深入交流。
清水池義治從生產、消費、補貼體系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對日本奶業造成的沖擊等緯度系統介紹了日本奶業產業發展及農協作用。
日本奶業生產自2007年受到飼料價格上漲等原因影響,成本上升,生產數量減少,近年來雖然價格有所恢復,但是奶農增產積極性不高,市場整體供給數量下降了100萬噸。消費需求呈現鮮奶、奶酪、黃油需求減少、奶油需求快速上漲的發展趨勢。
為了穩定市場價格,提高農民收入,1966年日本創立的“指定團體制度”發揮了巨大作用。該制度允許在本地區擁有較大影響力農協聯合會申請成為國家批準的“指定團體”,承擔與奶業企業的價格談判、用途管理和政策渠道的作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日本共有10家指定團體每年與本地乳品加工企業進行談判,決定鮮奶以及加工用原料奶的銷售價格。指定團體按照國內外供需情況以及乳品加工企業的需求,將奶農的鮮奶按一定的比例決定不同用途銷售數量,并配送到企業。
政府對奶農通過農協銷售的鮮奶中用于奶酪、黃油等用于加工部分的,進行直接補貼,并對通過農協購買飼料以及參加價格保險基金的奶農提供保費補貼。由于農協的參與使農民團體對市場形成了獨家壟斷、極大地提升了小規模家庭經營的奶農在談判中的不利地位,增加了奶農收入,保障了奶業生產和市場供給的穩定。(記者 陳頤)